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

不要當房市的阿信/顏炳立
自從台灣跟隨中國、香港、新加坡推出了重擊市場的奢侈稅後,還未上路就已把市場打的奄奄一息,而學者的房價會掉6-7 成言論依然在市場上散播,事實狀況是:市場『降溫降量』,價未降悲觀氣氛瀰漫。
發酵的兩個月以來,除了新北市有下修外,台北市雖有談的空間但下修機會並不大,如果等就會等到房價跌,那台灣經濟恐怕要垮了!過去言猶在耳的內政部要推社會住宅,現在經建會順勢在台北市推出現代住宅,找尋市區的公有地,由民間出錢競標來蓋房,提供給無房的民眾自住。
看來財政部與經建會都有在抑制房價,若說只為了消除民怨、照顧營建業,不要拖垮台灣的經濟,更務實點可能是為了明年的選舉。這樣的政策老實說是為了照顧沒有房的人,奢侈稅在打壓有錢人,讓台灣背負不歡迎投資者進入市場的形象,是一個違反自由經濟的原則,市場不該以經濟打壓或人為干涉來扭曲,應去思考如何增加供給量,讓房價平衡下來。
過去一年來台北市的中古屋漲到與新屋一樣,這是有點離譜了,因為台北市4-5層樓的公寓,都更有兩倍的獎勵,當然會逼漲這些中古屋,而電梯的舊公寓也會順勢拉漲,由於新北市三環三線的政見提出,產生房價上漲的預期效果,從面來看的話,新北市幾乎是站上40 萬的均價,未來仍有上漲的空間,這樣的政策預期及人為干涉,使市場內追捧的信心及力道加強;反過來看若選完後沒有兌現,房價則仍會順勢上升,政府祭出打房政策,對買得起房的有錢族群變成被岐視的對象,的確不健康,投資變成有罪。
台灣政府一波波打擊這些有錢人,難道要逼他們把資金投注到中國大陸嗎?為了平撫高民怨,逼迫台灣因經濟成長,自由市場反應的房價下來,這樣對嗎?年輕人不知道住房要求遠到近的漸進購買方式,沒有努力那有買房的目標,而要政府提供好地點、低房價,這是違反市場自由經濟供需原則,打房就像『剖材』,連材也剖了,假設市場因此停止交易,政府哪來的稅收呢? 有錢人並不怕課稅反而是政府應該明確訂出課稅的依據與道理,打房打到全民資產降價,有房的成為受害者,而沒房的在等待政府輔助,不勞而獲,有違居住正義!
房價的交易量下跌會影響媒體、廣告、代銷、建材、施工、營造、鋼筋、水泥、裝修、電氣、甚至最末的金融,政府現在推出的現代住宅,業界多樂觀其成可解決民眾的住屋問題及民怨,民氣可用但是經濟發展應更是重要,政府若能興建一些低所得族群可負擔的房子,提供便利的交通與生活機能,相信可以滿足社會大眾住的需求,但對市場來講,畢竟這是產品/價格/客層的區隔,在購買條件上多限制便會降低炒作。這樣才能降低民怨,不致危及台灣的金融、經濟市場,才是較正面健康的政策。
社會不該仇視有錢人,有錢不該是原罪,表面上看是打投資客、開發商,事實上是打有房的人。
產業發展是區域房價的基本盤,如沒有需求房價怎會漲?故如何增加供給面、滿足買不起的需求面,才是房地產市場健康的觀念!


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



分享

Facebook
Plurk
YAHOO!



 

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vgqeifjro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